返回主页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 电话:028-62102511
  • 传真:028-84087107
  • 邮箱:services@germanyangzi.com
  • Q Q:*********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99号银石广场15A-0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和孩子一起吃饭是最好的教育

和孩子一起吃饭是最好的教育
来源:新浪 / 更新日期:2015-04-02 08:59:34 / 点击:1118

 

        2013年9月,16岁的儿子独自一人到加拿大上高中10年级,半大不小的孩子出国前信心满满,但面对全新的生活,也经历过很多困难。不夸张地说,他在国内16年让我们操的心,还没有出国这一年半多。

        “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相隔一万英里的太平洋,这已成为奢望,好在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说好多好多句话”。

        感谢“微信”让一家人天涯若比邻。儿子出国后,我们建个微信群,取名“三枪内衣”。“三枪”代表一家三口,“内衣”代表贴心的温暖。语音、文字、视频,可以全天候任性地发…但是,说什么,怎么说,可不是任性的事!我的体会是要注意“三多三少”。

 

一、多认可,少教导

        孩子出国留学[微博]前,我们对加拿大的教育知之甚少,出国后沿用国内思维去教育,有过许多失误,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孩子刚去时,总问他能否听懂课?成绩怎么样?三个月后孩子抱怨“这里的教育没有国内好,考试超多,压力太大”,当时我们困惑中还带着许多的无奈。

        非常有幸在网上认识亲子教育专家朱凡老师,他的孩子也在加拿大读书,经验丰富。朱凡老师告诉我们,孩子出国有适应期,这段时间多关心心理变化和生活安排,不要指责“当初是你要出来的”“父母多不容易”,换个角度发现孩子思维的闪光点,对孩子讲“你好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发现两国教育的差别”,让他报喜,更要报忧,释放负面情绪,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

        这招非常管用,以后我在和孩子沟通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和孩子“共情”。今年,科学课有个“竞选演讲”作业,他是小组长,合作中有些孩子不认真准备,吊儿郎当,儿子很生气。以前我会说些“大度些、宽容些”这类正确的废话,现在,我学聪明了,先同意他的观点,顺着他的情绪,夸奖他有责任感和荣誉感,再看似不经意地告诉孩子:人只有在合作共事中才能真正相互了解,已经合作就尽力组织好。这次竞选模拟课效果很好,儿子领衔的“自由党”获得最高票,他非常开心。

 

二、多点赞,少指责

        在加拿大上高中,理科非常轻松,但英语绝对是很大挑战。孩子跌跌撞撞走过第一学期,情绪稳定下来,英语成绩开始回升。9年级英语刚考及格,10年级英语70分。上11年级英语课时,孩子遇到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课讲的激情澎湃,就是作业相当多,是其他老师的三、四倍,儿子直呼“受不了,都害怕去学校了”,“给的分也不高,会影响申请大学”。我们一直鼓励他,让他坚持不放弃,有什么成绩申请什么大学,和老师多交流。一段时间后,儿子发来信息“平时成绩已经84.6分,老师说我再继续努力,就可以达到86分”。我当时老泪纵横,留言到“妈妈为你骄傲,骄傲的不是成绩,而是你的付出和坚持”。英语11最终成绩82分,他很遗憾没得到A,我们安慰他“没关系,这世界是考B的人创造的”。

        持续的鼓励带给孩子很多信心,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这学期选了很多“硬课“,虽然也常喊“难死了,累死了”,但可以感到,他一直在努力,反倒是我们常劝他不要太辛苦。

 

三、多讨论,少定调

        我们和孩子聊天的话题,除了尼采、梵高这类hold不住的大神,其他的——时事新闻、娱乐八卦、家长[微博]里短,生老病死…都有谈到,在谈话中了解他的思想。比如,他谈到上课时的测试题“你是左翼还是右翼”?我们感到孩子观点有偏激的地方,但只是说出理由,并不强行纠正他。他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非得有多客观全面的认识呢?我们都做不到,何必为难孩子,有时生活会给他最好的答案。其实,孩子在谈话中也给予我们很多的包容、快乐和力量。一次,我给儿子讲工作中遇到的麻烦,他立马说“妈,你再忍几年,等我工作了,立马让你辞职”。儿子何尝不是也在跟我“共情”呢?有这么硬气的话,想想也是醉了。

        最近,我们有了新的沟通方式——晨聊。每天晚上,我给儿子发视频叫早(他自己也定了表铃),到他起床大概有20多分钟的时间,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和他聊天,话题不选严肃、沉重的,只选幽默、有趣的,让孩子在开心愉快中开始一天的生活。晨聊是无意中形成的习惯,效果很好。

        父母子女一场,是上天赐予的恩情。我把“三枪内衣”的话全部手写记录下来,正在准备“高中纪念册”,分类收集材料,等孩子毕业后送给他。和孩子说好多好多话,并且保留下来,只是珍惜这份恩情。希望渐行渐远的是他的背影,而不是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