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 电话:028-62102511
  • 传真:028-84087107
  • 邮箱:services@germanyangzi.com
  • Q Q:*********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99号银石广场15A-0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留学驿站|在美国读研究生,好的导师是成功的一半(一)

留学驿站|在美国读研究生,好的导师是成功的一半(一)
来源:sohu / 更新日期:2016-11-02 13:52:51 / 点击:1484

 

编者的话:出国留学读研究生,尤其是博士,导师的作用似乎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是他们面试从而通过一位学位候选人的招录、指导学生的整个科研学习过程、掌握着分数上的“生杀大权”。而作为留学生,需要记住要去有意识地去寻求导师的帮助,他们不仅会给你专业领域的点拨、实用的信息和机会,更可能会给予你心理上的支撑和抚慰,在科研和人生上都看到更大的世界,并走向更顺遂的远大前程。本文的作者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找好导师 成功一半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

 

某天清晨起来,看到Sandra Silberstein教授发来的邮件,显示的时间是凌晨一点二十九分——她是我博士论文的主席教授,对于我的课题有一票否决权和最终发言权。邮件大意说这是她目前看过并且修改的文章内容,还会继续修改。不过明天是母亲节,作为母亲的她也要过节,如果没有改完的话,还请我原谅。

 

我读完邮件诚惶诚恐,受宠若惊。一方面,我自己也很少为自己的论文熬夜到一点半,现在一位教授为了我的学习熬夜,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另一方面,教授还在征求我的原谅,如果她因为过节没有把文章看完,我惴惴不安。

 

回想认识这位教授的第一天起,她就给了我很多帮助。无论是学业和研究上的指导,还是帮助寻找奖学金的客观现实。教授就像是一盏明灯,总是在黑暗的路上照亮学习的方向,也在最为郁闷灰心的时候给你一剂强心剂,为你打气加油。因为我和Sandra教授的良性互动,我获得了巨大的鼓励、具体的支持、实际的建议和学业职业方面的指导。想想我在美国五年与诸多教授的关系以及其中的获益,我不由想给各位在留学、要留学的同学们支一记狠招:留学美国,好的导师是成功的一半!(其实中国大学校园里也在一定程度上适用~)

 

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以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效率、心情。遇到了性格相投、充分支持的导师,学生会信心百倍,事半功倍,效率超高。相反,如果教授不在意学生的成果,两人风格气场不搭,学生做项目可能会拖延很久、没有信心,严重地还会导致硕士博士延迟毕业。如果一个论文小组里老师们想法不一,希望提的建议也不在一个方向,夹在其中的学生就更加难受了,这是我们俗称的两个老板“two bosses”——一种学生尴尬、影响学习研究效率的不良情形,一定要尽量避免。

 

 

主动出击 积累关系

 

曾听到一位在华盛顿大学工作了20年的老教授说“我们不是服务人员。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慢慢花时间建立起来的,不是金钱或者其他东西可以得到的。”我对于这句话很赞同,因为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需要花时间累积。

 

试想老师要教那么多学生,很难一个一个都顾及到。在美国,学生的主动尤为重要:主动在课后介绍自己,让老师知道你的名字,院系,感兴趣的学习方向等;在老师的办公室时间主动去找他/她,请老师答疑,以及各种个人发展问题的询问;课程结束以后主动和老师保持联系、汇报近况,有问题可以继续征求意见……如果你的导师愿意花时间了解你、指点你、推荐你、为你说话,这是一种多大的支持啊!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这种支持。

 

在我第一年来华盛顿大学读教育系硕士的时候,第一学期的统计学课程有两位老师同时开设:一位是中国的李教授,从斯坦福毕业;另一位是美国老师。两位都在学生中间很受欢迎,而我毫不犹豫地选了来自中国的李教授——不隐瞒地说,当时我认为除了专业统计知识,也许可以从这位老师身上学到作为国际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切身体会。

 

选上课了以后我很认真地学习,做笔记、问问题,而且在第一次下课的时候就向李教授介绍了自己的背景、所学专业、想发展的方向。李教授特别能够理解留学生的难处,她总会把自己当年留学斯坦福的经验教训和美国人接触的心得体会给我分享。一学期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以4.0的最高分结课。而之后,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每个学期见面一两次喝咖啡——她知道我的进步和成长,也给我了不少中肯的建议。现在想来,五年前的我多么明智,不是上完课走人,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一位真诚热情的人生导师,照亮我风风雨雨五年的留学生涯。

 

光主动、愿意花时间还不行,一定要找到合适的老师、问合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