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 电话:028-62102511
  • 传真:028-84087107
  • 邮箱:services@germanyangzi.com
  • Q Q:*********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99号银石广场15A-0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识字≠会阅读!分级阅读如何帮助孩子“会”读书

识字≠会阅读!分级阅读如何帮助孩子“会”读书
来源:搜狐教育《智见》 / 更新日期:2016-10-19 18:44:41 / 点击:342


为了给孩子们的自主阅读提供更有效、到位的帮助,在10月15日举办的中国首套儿童汉语分级读物专家研讨会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图书出版部总监孙蓓分别从内容以及出版的角度谈到了对汉语分级读物的理解、展望,以及分级阅读对孩子们读书的影响。


金波:分级阅读要遵循情趣、情节、情感的心理秩序

中国汉语的分级阅读非常困难,不像英文学会26个英文字母之后就非常容易。美国在国家建立之后就有分级阅读,分级阅读开展一段时间就直接跳到《圣经》,中国其实也是这样,没有分级阅读就开始学习《三字经》、《百家姓》。中国的分类阅读以前都是在摸索,重实用,但是轻视了它的发展的规律,现在我们缺乏一个很科学的分级阅读。

无论分级阅读怎样开展都应该坚持内容为王。开展分级阅读不是简单地把它作为一个工具,怎么掌握这个工具,怎么引导孩子进去,内容非常重要。所以分级阅读有时候是带着镣铐跳舞,在50多个字里面编个故事,这是很难的。

儿童在阅读当中有一个心理的秩序,就是情趣、情节、情感。孩子读书最早读的是什么书呢?是妈妈、奶奶、姥姥念的童谣,听完之后他就记住这个音了,所以我觉得心理秩序非常重要。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兴趣?想要提起孩子的兴趣就要考虑到情趣、情节、情感,这是孩子们阅读作品的一个规律。

例如婴幼儿阅读的书,内容应该是什么呢?就是童趣。对于婴幼儿来说不见得要了解一个非常复杂的故事,但是童谣本身很有趣,婴幼儿的阅读要从听觉上开始。编写者在编故事的基础上,能不能把它编成押韵的呢?押韵、反复,这都是加强音乐性的一个最重要的修辞手法。对于婴幼儿阅读来说,情趣是非常重要的,声音大于内容,情趣表达的方式是训练听觉的,是声音的。所以分级阅读的第一级,一定要把声音、把听觉的东西放进去。

到了中级的时候,情节就非常重要,就要开始训练孩子复述的能力。如果说婴幼儿的时候训练听觉,那么到了他自己能够阅读的时候复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复述不仅仅是复述一个故事,而且可以通过复述加强他对识字的巩固性。

到了高级的时候要更加注重情感,情感就是要看孩子感动到什么程度。当孩子读一篇文学作品真的是感动了之后,识字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会查字典,或者推论一下这个词应该是什么意思。所以只要他感动了,他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文字的障碍不是问题,他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自己去学习。

开展分级阅读除了要关注阅读心理秩序还要注意使用字频的顺序,两者结合起来,分级阅读就能很好地开展。用50个字编一个简单的故事、童谣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强调内容为王,如何用50个字也可以编出好听的、有内涵的好作品就很考验编写者的功夫了。

例如在童谣里面出现大量反复的句子,反复咏唱的那个字就很巩固,加强音乐性实际上就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只有在童谣当中用了反复的手法,才可能更加强音乐性,所以这些字就迎刃而解。

分级阅读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有趣、有益、有用。有趣就是要有情趣。有益就是这个故事本身是正面的对孩子的教育,有些东西可能很滑稽、很幽默,但它并不是正面的教育,所以有益是从内容的教化方面考虑,还有一个有用,读完之后要用得上,要会用。

儿童文学跟分级阅读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一个儿童文学作品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特征,一个是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就是内容为王,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秩序,多大年岁读什么形式的作品。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作品的年龄特征。例如句式,在识字阶段句子一定是短的。

中国的分级阅读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实践不够,虽然也有一些研讨会、机构,但是没有实践,没有拿出成品,所以希望能够加强儿童作品分级阅读方面的实践。

孙蓓:找不到适龄的阅读书目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很多孩子在最初开始阅读的过程当中是非常挣扎的,这点突出的体现在孩子大概5岁左右的时候,因为很多孩子要上小学了,他们会面临能不能自己独立阅读的压力。其实在整个孩子学习独立阅读、学习自主阅读的过程当中,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怎么样从妈妈给他讲故事,过渡到自己去读故事。

但是让人担忧的是,适合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阅读的书目前市面上并不多。很多书没有从词汇的控制、句法的控制上去考虑,所以这些书可能很适合家长念给孩子,也很适合孩子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去读。但是当这个孩子只认识100个字、200个字,这个时候他能找到书看吗?所以作为出版者应该看到小读者的这种挣扎。

当孩子找不到书阅读时就会产生挫败感,打开一本书字不认识、看不懂,这种挫败感长期积淀可能会导致一个孩子不喜欢看书了,转而选择一些其他更容易干的事去干,这可能会延迟孩子阅读起步的时间,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可能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在欧美一些国家,不管是在书店、社区图书馆还是学校,孩子们在学习阅读的过程当中必然会看分级读物。在书店有分级读物的专架陈列。这些在国内的书店很少见到,难道中国的孩子真的就不需要吗?

国外的分级阅读非常专业,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会有几套“看家”的分级读物,几百种品类的分级读物。而且做了很多在词汇、句法上面的控制,每一级都是非常科学的。不仅如此,在国外还可以看到全套的测评系统,在孩子读完之后有一些互动的测评,可以给孩子反馈、给家长指导。分级读物有些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写的分级读物的故事非常好看,孩子读起来哈哈大笑,所以在欧美很多国家都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分级读物的体系。

在中国做分级阅读有很多挑战。

首先,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没有分级读物,但也学会了说中国话、学会看书了,所以有一个自然而然就会的想法。

第二个是开发的难度太大,没有太多可借鉴的中文读物,而且开展分类阅读需要有汉语言教学的专家、儿童文学的专家、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的专家,图书出版方面的专家等多方共同完成。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认知度比较低,提起来儿童汉语分级读物,很多家长都没有听说过,所以我们要告诉家长,这个书孩子读了有什么样的帮助,是需要有一个解释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