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双元制”教育享有颇高的知名度。这种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经济,特别是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其成功经验也被不少国家借鉴。
所谓“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操作。“双元制”教育将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能够接触生产第一线、学习实用技能,从而能大大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已相当成熟,为德国企业培养了大量有知识、有技术的“工匠”。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也已实现了与高等教育的贯通,进入具有“双元制”教育属性的高等院校即应用科学大学,学业合格者同样可以获得硕士等高等教育学历。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最大特点是,以实践和应用为导向,通过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和研发活动,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现在,德国产业一线的工程师中,有七成左右毕业于应用科学大学。因此,这类大学也被称为德国“工程师的摇篮”。
在课程设置上,应用科学大学非常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设立实践课,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此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校外考察和企业参观等活动。
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也都要求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校任教资格等基本条件外,学校还对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硬性要求,规定他们必须有不少于5年的职业实践经验,且其中至少有3年必须在高校领域以外获得。
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精英联盟成员、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的信息和工程学院计量专业为例,教学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和课题研究三个层次。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紧密衔接是教学中突出的特点之一。在学习一部分理论知识后,学生会马上进行针对性的实验。如果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致,学生需要解释其中的原因,这样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生产实际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专业教授霍夫曼提到,学生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器具基本上都不是教学模具,而是在实际生产中企业使用的真实设备。从而极大地保证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符。
比实验课更贴近实际的是课题研究。每个学期,学生都会得到一到两个实际课题,并被要求在学期结束时找到解决方案。这些课题可能并不是新课题,也不一定要求学生要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而是着重于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寻找最优方案的能力。
走出校园进行实习是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经济界合作密切。学校往往会与企业建立网络关系,以利于学生进行实习。学校还会通过与企业开展共同项目,将应用性科研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