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领导力辩论演说风范,构造缜密的论文写作能力
在面对内战前期南部提出的Sectionalism(分裂主义)之时,有一场Webster和Hayne之间的世纪之辩,在课前就要求学生对于世纪之辩进行梳理,次课开始就让学生进行模拟辩论。
历史的辩论不是争吵,而是说服力思辨的辩论,是具有哲学理念的辩论。无论是有准备的还是即兴辩论都是美史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还有一次一个话题是”Do you think slavery system caused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or vice versa?”你认为是奴隶制造就了黑人种族歧视还是黑人种族歧视造就了奴隶制?这就上升到了一种非常有高度的哲学逻辑性探讨。
除了辩论能力外,既然涉及历史,必然涉及总统,涉及领导人,因此课上也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模拟选举拉票,领导力演说等。比如在建国之初,美国针对confederation(邦联制)和federalism(联邦制)进行过迟疑,虽然起初出于国情选择了前者,但后者的构建是必然的。但在决定采取联邦制的初期,很多的州因为要上缴税而反对这一政策,史上成为Anti-federalist(反联邦制),因此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们上台用领导范去说服那些反对党们。这也是历史课堂好玩的一点。
而说到论文写作能力,就更是美史课的重中之重了,几乎每节课后都会有一个议题性的小论文或者DBQ论文。我一直和学生们强调,论文能力是建立在高度逻辑思考之上的,美史的论文并非一般的英语能力考试作文,它更加学术化,通篇是不能有太多自我主观抒情语气在内的,而是直面剖点,就事论事,纵向纬度解析。或许因为我本身也欣赏海明威,所以论文上我是要求学生极度精简的,一个字都不能有废话之嫌。
正是因为对于辩论、演说、论文三项高度要求的输出能力的构造,也使得美国历史课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学习,而更是综合实战能力的培养,在经过这样一门精密设置的课程学习后,学生们就会具备通史课程的学习技巧。正如我经常和很多求教阅读的家长分享的一样,通史的学习在于质而非量,万变不离其宗是关键。即只要能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思维模式精读一本书籍,实际上也就掌握了阅读其他书籍的本领了。
归根结底,为什么美国教育那么重视通史课程,因为通史不仅仅是记忆的累积,而是思想的塑造,思维的建立,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多维且丰富思想的大脑。同时,对一个国家历史的深刻研习才能真正习得该国文化的精髓。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很自信地主张,你要去美国读书,那就先好好地学习美国历史,那样你就会真正明白了美国。
以上是我从教育本质的出发梳理的为什么要让孩子正确地研习美国历史课程的原因所在,当然除了本质性内容外,学习美史对于学生的升学刚需性帮助也是很大的,比如我们都知道AP美国历史的考试是抵学分的,在国内如果能够修完这门大学公共课会使孩子省下很多时间。
除此之外,新SAT改革后,对于所有赴美学子对于美国价值文化的认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考试内容上更注重美国建国纲要及文献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和美国历史课程息息相关的。从背景提升而言,美国教育注重学生对于挑战性课程的征服能力,美国人都知道中国学生擅长理科,因此在理科尖子铺天盖地之下,类似美史课程的掌握就会是一个很好的背景提升指数,就像外国人学中国的孔子孟子一般,隔着语言和思维之屏障,使得美史成为了国人挑战性课程中的最佳科目。
作为一名习得六年英美文学,且首位获得伯克利美国文学硕士的中国人,我对文学的热爱是更为弥久的;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发自内心地建议大家让孩子赴美前一定要习得美国历史之精髓,无论是思维上,能力上,还是刚需上,都是不二选的最佳科目。
(完)
Vanessa
首位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文学硕士的中国留学生。美国学学者,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成员。长期致力于美国教育学调查研究,并搜集有关美国历史、宗教、文献和民俗等方面的大量史实资料并发表评论。因其独到见解为业界所熟知。华裔美国作家协会会员,并获得美国当代女诗人称号。著有A collection。开设有教育答疑微信(rongket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