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分类资讯

联系我们

  • 电话:028-62102511
  • 传真:028-84087107
  • 邮箱:services@germanyangzi.com
  • Q Q:*********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99号银石广场15A-0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反思中美教育(二)

反思中美教育(二)
来源:sohu / 更新日期:2016-02-18 08:56:54 / 点击:501

作者:Foreign Policy

“美国孩子正在退步。”

并非如此。从最近的形势来看,如果有人意图寻找美国衰退的迹象,他不必大费周章,只需将目光投到最近的国际教育测验成绩就可以了。该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国际性测评手段“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得出的结论是,在参评的65个经济区中,美国的中学学生数学水平位列第31位,科学水平第23位,阅读水平列第17位。与此同时,来自中国上海的学生则在以上三个科目中均高居榜首——而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此项测评就取得的成绩。

“对我来说这就像是一声巨响把我从梦中惊醒,”去年12月测评结果出炉后,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如是说道。“我们美国人何曾对位列中游感到满意?这就是我们的期望吗?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在教育方面领先于整个世界。”测评结果让整个美国看清了面前的形势,正如贝拉克•奥巴马总统在其国情咨文演讲中所说的那样,美国面对着一个“伴侣号时刻”。

事实上,美国的教育系统一直以来都面对着这样的“伴侣号时刻”,自从——好吧,伴侣号升空之后。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伴侣号”卫星,举世震惊;在那之后六个月,《生活》杂志的封面专题就告诫美国人要警惕“教育危机”。在专题中的一篇配照片文章里详细叙述了一名16岁芝加哥男孩的日常生活:在毫无挑战的课堂上闲坐、与女朋友约会、参加游泳队训练;而与此同时,他的莫斯科同龄人(一位有前途的物理学家)每周用六天时间做着高等化学和物理实验,并研读英语和俄语的文学作品。寓意浅显易懂:教育是一种国际化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失败就将会付出真正的代价。从那时起,一直有人担忧美国孩子会在这场竞争中逐渐落后,尽管参与竞争的对手已经有了变化:从崭露头角的莫斯科火箭科学家换成了上海的未来工程师。

最近的这次测评表明美国的15岁少年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但除非你相信学术成就乃是各国之间的一种零和博弈或者智力上的军备竞赛,其他国家取得的成果必将使美国受到损失,否则这并不值得为之恐慌。尽管美国人富有竞争精神,但也没有理由仅以美国在这一测评中的成绩来孤立且苛刻地评价美国。只要美国青少年的“退步”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那么美国在这个全球测评中所处的地位就并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教与学是否有足够的进步来提供国家所需要的人力资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美国的教育系统无疑需要进行相当程度的改良,但也没有到达危如累卵的地步。相比上一次于2006年进行的此项测评,美国学生在科学和数学方面事实上还有所进步,在科学方面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数学方面也仅比平均水平略差。美国学生的阅读得分在2003年以来几次具有可比性的测评中始终位于发达国家的中游,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想要取得更快进展的期望很可能并不现实。正如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副主管Stuart Kerachsky所说,“在教育方面,指针不必走得太快、太远。

“美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学生。”

不,美国没有。即使在美国的地缘政治支配力以及经济方面都处于最高峰的时候,美国的学生也都不是世界上最出色的。1958年,伴侣号发射升空后,国会迅速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案,该法案为大学生研读数学、科学和外语提供资助,随之而来的是公众的密切关注,要求美国的学校在这些科目上提高水平。但是从美国学生在1967年举办的首届国际数学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来看,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成效。日本在参加竞赛的12个国家中高居榜首,而美国则处在倒数的位置。

到了1970年代早期,美国学生在参加的19项学术成就竞赛中的七项成绩垫底;而且在这19项竞赛中,不要说第一名,连第二名都没有拿到过一个。此后又过了十年,1983年国家杰出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危机中的国家》,该报告引用了上述数据以及其他学术方面的败绩,以强调其提出的严苛观点:“倘若有一个怀有敌意的外国势力试图将今天存在着的平庸教育实绩强加在美国身上,我们会把这视为战争行动。”

每一次新的恐慌与自责的周期都会带来一批踌躇满志的改革家,试图兜售一种解决美国学术问题的新方案。一本Arthur S. Trace Jr.写于1961年的书籍《伊凡知道强尼不知道》提出建议称,美国学生之所以落后于苏联的同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足够的语音学和词汇知识。现今人们的焦虑与往日并无不同,教育界人士从各个角度攻击美国的教育政策,并利用美国教育系统在世界上的糟糕排名为他们的想法提供有力证据。国家数学教师委员会主席J. Michael Shaughnessy声称,最近的这次PISA测试“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讲解推理和意义分析”。美国教师联合会负责人Randi Weingarten表示,该测试的结果“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像其他表现更出色的国家那样为教师投资、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以及让他们参与制定政策,付出代价的将会是学生。”

假如美国人前所未有的衰退感能够激励教育家们提出富有创新性的意见,那当然很好,但别指望他们能把这个国家带回到教育上的黄金时代——因为根本就不存在那样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学生在吃美国的午餐。”

不全对。有关最近的这次PISA测验成绩,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上海学生拿到了第一名,不可避免地这又引起了“中国人在抢我们的午餐”这一由来已久的看法,对于美国评论家和政策制定者来说,这个看法难以抗拒。“尽管上海出现在榜首或许令人感到惊奇,但美国的平庸表现则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今日美国》的一篇社论如是说。

中国在教育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虎妈”的故事绝非虚构——中国学生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集中于学业上,并且得到了来自家庭的大力支持——但这些特定的测试结果并不足以证明中国的学生就一定比美国的强。上海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城市,它并不能代表中国的整体;它就像是一块磁铁那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而且政府也对教育进行大量的投资。相比之下,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所取得的分数反映了全国各地少年的整体水平。中国幅员辽阔,且其内陆地区比沿海大城市更穷困,教育程度也偏低。如果中国以同样的方式选拔参测学生,则其分数很可能会出现大幅的下滑。

那么,长期处于前列的芬兰和韩国等国家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这些国家在教育方面无疑是取得了值得赞赏的高度成就。在某些方面——例如对教师队伍进行精选,选出高素质的教育人才——这些国家也很可能可以为美国提供很好的启发。但是这些国家并不像美国那样具有长期稳定的移民流入,美国的流入移民多数都是西班牙裔拉丁美洲人,他们的小孩都会进入美国的公立学校读书。而且很不幸的是,美国人口结构的种族、民族和社会经济特征与美国教育水平上出现的巨大鸿沟密切相关,而这些问题在芬兰或是韩国都不存在。来自美国的非西班牙裔白人和亚裔学生取得的分数与像是加拿大和日本这样的高分国家相差无几,但与此同时,西班牙裔和黑人学生只能取得与土耳其或是保加利亚学生相近的分数,而这批学生的总数占到参测美国学生的三分之一以上。

当然,解释不是掩饰。美国有义务让它的所有公民得到高质量的教育,从道义上来说,美国社会的成就鸿沟也必须要得到弥合。但是,美国所面临的挑战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将美国的情况与这些国家相比较并且为此杞人忧天毫无益处。美国人不应过分关注美国少年与赫尔辛基少年的对比,更应注重的是该如何让布朗克斯区的学生水平赶上韦斯特切斯特县的同龄人。